生命在于運動?中醫徐再春卻說: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

爆炸營養彭鑫蕊 2021-02-16 檢舉

自從物質生活提高后,人們運動的意識也逐漸加強了,近期在小區內就看見了這種好現象,中老年人沒事兒就喜歡在健身器材處鍛煉,時不時還會撞樹,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。

生命在于運動?中醫徐再春卻說: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

不是有一句話說“生命在于運動”,總比不運動要強,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看法呢?

可名醫徐再春卻不這么認為,他在接受相關媒體中提到,人到了中老年后,尤其是老年人,如果在得知患有慢性疾病后,采取過度訓練的方式是不對的。

生命在于運動?中醫徐再春卻說: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

相比于在50歲之前的鍛煉,50歲后應講究少運動,重點是在于“適量運動”,而針對60歲以上的人群要注意多保養,他為什么這么說?

為什么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?

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運動是一件對身體健康有利的事情,但并非過量運動。之前見到過一位患者,他是50歲的年齡,每天都去健身房騎動感單車一個小時的時間。

生命在于運動?中醫徐再春卻說: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

可這種習慣剛維持沒多久,他就出現了下肢疼痛、酸軟,第二天起床都有點費力,原以為是運動過度的他就沒有在意,可沒想到不適感越來越嚴重。

最后去醫院就診,才知道是因為在持續高強度運動過程中,肌肉組織出現了嚴重的創傷,從而造成了橫紋肌溶解綜合征。

生命在于運動?中醫徐再春卻說: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

在日常生活中,還有很多相似的案例,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,如果運動的方式不對誘發關節炎、傷膝蓋的人屢見不鮮。

所以,對于50歲以后的人,不用帶有較強的目的去鍛煉,也不用強迫自己,以身體感受為宜做適量的運動即可,避免過強的體育鍛煉給機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
那么,50歲以后應該如何鍛煉呢?

中國營養學會建議,根據健康人群的標準每天每人應該做30分鐘的鍛煉,每星期至少拿出3天以上的時間去做運動,也可以每天都做,中等強度走路標準以6000步為宜。

而每星期最低的范圍也要保證是90分鐘的鍛煉,但為了做有效的運動,在開始這個計劃之前,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可以先向醫生詢問下意見,無疾病的人群可以選擇快走、跑步、爬山、跳繩等等。

生命在于運動?中醫徐再春卻說:50歲后少動,適量休息才能養生

最后還不要忘了增強肌肉力量的運動,如經常做拉伸、打太極、舉杠鈴、平板支撐、俯臥撐等等,可以防止肌肉衰老。

來源:www.toutiao.com

推薦閱讀